老實說,我這個人的胃,可能就是被牛肉麵寵壞的。從北到南,吃過不下百家,紅燒的濃郁、番茄的酸甜,各有千秋。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的舌尖,越來越渴望那份看似簡單,卻最考驗功夫的「清水牛肉麵」了。不是清湯掛麵那種寡淡喔!是那種湯頭清澈見底,卻能喝到牛骨、蔬果精華層層堆疊出來的深邃鮮甜,配上軟爛入味的牛腱或牛肋條,再搭上絕不軟爛、帶點嚼勁的手工麵條。簡單,卻一點都不簡單。
尋找一碗完美的「清水牛肉麵」,成了我最近幾年的小執著。我發現,很多名氣響亮的紅燒牛肉麵名店,選單上可能也有一款「清燉」選項,但坦白講,水準落差很大。有些根本只是紅燒湯頭兌了水(或者我的舌頭太刁?),喝起來就是淡而無味又油膩,完全不是那回事。真正的「清水牛肉麵」自成門派,它追求的是湯頭的純淨度與鮮味的極致平衡,肉香要能優雅地穿透出來,而不是被厚重的醬料掩蓋。
這種追求,讓我跑了不少地方。臺中清水,這個地名本身就給人一種清爽的感覺,它也確實藏著幾家被在地人視為珍寶的「清水牛肉麵」老店。那種純樸、專注的味道,常常藏在不起眼的巷弄裡。當然,臺北、新北甚至南部,也有高手在默默熬煮著那一鍋清甜。我今天就想跟你分享我走過的路、嘗過的味道,那些讓我真心豎起大拇指,或者覺得「嗯,還可以更好」的店家。這不是什麼官方評比,純粹是我這個牛肉麵控的私人筆記,帶著點個人偏好,也希望能幫你找到屬於你的那碗心頭好。
目錄
「清水牛肉麵」的奧秘,藏在湯鍋裡
很多人以為清湯牛肉麵很容易?大錯特錯!它比紅燒更難「藏拙」。一鍋好的「清水牛肉麵」湯頭,背後下的工夫可深了。
- 選肉是基礎: 牛腱心、牛肋條是主流。腱子肉帶筋,燉透了軟嫩帶Q;肋條油脂稍豐,肉香更濃。我最怕吃到柴柴的肉,那碗麵直接就扣分了。
- 汆燙去腥是關鍵第一步: 生肉一定要冷水下鍋,慢慢加熱逼出血水雜質。這步偷懶,湯色就容易渾,也會有股腥羶味揮之不去。我看過有些店家做得很紮實,血沫撈得乾乾淨淨。
- 熬湯夥伴很重要:
- 牛大骨: 提供湯底的骨架和膠質。(好的牛骨真的香!)
- 老母雞或雞骨架: 偷偷加點雞的鮮味,是很多老店的秘方,讓湯頭更圓潤有層次,但絕不能喧賓奪主。
- 蔬果精華: 大量的洋蔥、薑、蒜是基本款。有些店會加入紅蘿蔔、白蘿蔔、蘋果、甚至甘蔗頭!這些天然蔬果的甜味,是讓湯頭「清甜」不膩口的魔法師。 番茄有時也會現身,但用量很小心,避免變成番茄牛肉湯。
- 火候與時間: 大火煮滾後,絕對要轉最小最小的火,讓湯麵保持微微的「咕嘟」狀態(行話叫「菊花心」)。慢火細熬,才能逼出精華又不讓湯變濁。少則六小時,多則十幾二十小時,那鍋湯是店家的命脈。
- 調味哲學: 鹽,必然是最後才加的,避免肉質變柴。有些店家只用最簡單的鹽提味,厲害的就靠食材本味撐場;有些會加一點點冰糖提鮮;我個人的雷區是加太多白胡椒或藥膳包,那會完全破壞清湯的純粹感。
麵條,絕非配角!
湯再好,麵條軟爛或毫無口感,整碗還是垮掉。搭配清湯牛肉麵的麵條,通常講究:
- 口感: 要有一定的韌性和Q度,即使泡在湯裡一陣子,也不能糊成一團。細麵、中寬麵、粗麵、甚至刀削麵都有擁護者。我個人偏愛帶點厚度、筋道足的寬麵或刀削麵,咬起來特別過癮,更能掛住清甜的湯汁。
- 麵香: 好的麵條本身會帶點小麥香氣,和清湯相輔相成,而不是一股鹼水味。
酸菜,畫龍點睛?
酸菜絕對是臺灣牛肉麵的靈魂伴侶之一。但用在「清水牛肉麵」上,爭議就大了:
- 支援派: 認為微酸清脆能解膩,更能帶出湯的清甜。必須夠脆、鹹酸適中,不能死鹹或有怪味。
- 反對派(包含我有時也是): 覺得品質不夠好的酸菜,那股發酵味或過重的調味,會粗暴地干擾了費心熬煮的清雅湯頭。我的看法是:店家提供的話,先喝幾口原湯,感受純粹的風味,再決定要不要加。優質的酸菜確實能增添層次,但劣質的...不如不加!
下面,就是我按圖索驥,親身體驗過,值得一書的「清水牛肉麵」店家們。 這些都是我用腳步和味蕾丈量出來的,帶著主觀喜好,也儘量呈現客觀事實。店家太多,精挑細選了這10家,希望能覆蓋不同地區的好味道。
老王記原汁牛肉麵 (臺北 - 中正區)
介紹: 說到臺北的清燉牛肉麵,老饕名單裡絕對有老王記。它就在熱鬧的南機場夜市附近,店面不大,總是坐滿人。他們家主打的就是那鍋「原汁」湯頭。
地址: 臺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二段
營業時間: 週二到週日 11:30–14:30, 17:00–20:30 (週一休,千萬別撲空!)
價格區間: 牛肉麵 $170-$200 (小/大碗),單點牛腱肉 $100起跳。
必點選單:
- 招牌清燉牛肉麵: 湯色是漂亮的琥珀淺金,清澈見底。喝第一口,你會驚訝於它的醇厚度! 牛骨和蔬果的甜味非常融合,沒有任何腥臊,溫和卻又深邃。牛腱肉燉得是標準的軟爛適中,筷子一夾就散開卻不糜爛。麵條是中粗麵,煮得剛好,帶點咬勁。這是我心目中臺北「清水牛肉麵」的代表作之一,非常適合初次想嘗試清燉風味的朋友。
- 清燉半筋半肉麵: 喜歡Q彈口感的必點。牛筋處理得非常好,膠質豐富,軟糯入味。缺點嘛...有時候客人太多,麵條的品質穩定度會浮動一點點,但湯頭水準一直很穩。
穆記小吃店牛肉麵 (臺北 - 信義區/吳興街)
介紹: 吳興街商圈的老字號,名氣響噹噹。以前店面更小更擠,現在搬了新址環境好多了。他們家其實紅燒非常有名,但內行人才知道他們的清燉也很有水準!(很多媒體報導紅燒,忽略了清燉的光芒)
地址: 臺北市信義區吳興街
營業時間: 11:00–14:30, 17:00–20:30 (週日休)
價格區間: 清燉牛肉麵 $180 (大碗價格,分量紮實)
必點選單:
- 清燉牛肉麵: 湯頭呈現非常乾淨的淡茶色,味道極其清爽甘甜,感覺沒太多額外的調味,就是食材本身的鮮。 牛肉用的是大片牛腱子,燉得透,軟嫩度剛好。麵條是細麵,吸附湯汁能力不錯。整體感覺非常「雅緻」,吃完身體感覺特別舒服沒負擔,適合口味偏清爽或喜歡養生感的人。 跟老王記的醇厚風格不同,各有千秋。
- 斤餅包牛肉: 雖然不是麵,但絕對是必點招牌!熱騰騰的斤餅夾著切片滷牛肉和蔥段,沾點店家的甜麵醬,超滿足!(算是另一種體驗牛肉的方式)

真善美牛肉麵 (新北 - 永和區)
介紹: 永和頂溪站附近的在地名店,生意總是很好。他們家也是紅燒起家,清燉口味是後來推出的,沒想到也培養出一批忠實粉絲。店面乾淨明亮。
地址: 新北市永和區得和路
營業時間: 11:00–14:30, 17:00–21:00 (週一休)
價格區間: 清燉牛肉麵 $150-$170
必點選單:
- 清燉牛肉麵: 湯頭顏色比前面兩家稍深一點,蔬果的甜味非常突出,特別是洋蔥和紅蘿蔔的甜感,喝起來很順口。牛肉給得很大塊,用的是牛腩部位,帶點筋和油脂,燉煮後口感軟嫩豐腴。麵條是手工寬麵,口感Q彈有麵香,我個人很愛這種麵體搭配清湯。整體感覺是比較家常、溫暖的風格,吃完很有飽足感。 他們的酸菜是自己炒的,鹹香微脆,加一點試試看,還蠻搭的,不會死鹹搶味。
港記牛肉麵大王 (臺中 - 清水區)
介紹: 來到清水,怎能不來嚐嚐在地的代表!港記在清水名氣非常大,是許多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味道。店面就是典型的老麵店格局,樸實無華。
地址: 臺中市清水區大街路 (清水市中心,紫雲巖附近)
營業時間: 09:30–19:00 (週三公休,有時會提早賣完)
價格區間: 牛肉麵 $140-$160 (價格相對親民)
必點選單:
- 招牌牛肉麵 (清燉): 這就是道地的「清水牛肉麵」風格!湯頭清澈,但味道非常充足,喝得出長時間熬煮的底蘊,帶點薑的微辛感(很溫和),非常提味解膩。牛肉是塊狀的牛腱子,燉得夠軟又保留一點纖維感。麵條是白細麵,煮得軟硬適中。整體就是簡單、純粹、實在的古早味,沒有太多花俏,就是一碗誠意十足、吃飽吃好的牛肉麵。酸菜是偏臺式口味,甜甜鹹鹹的,看個人喜好加。
- 小菜: 豆乾、海帶絲等都還不錯,就是標準麵店小菜。

阿財米糕店 (臺中 - 清水區)
介紹: 等等!米糕店賣牛肉麵?沒錯!阿財是清水米糕的超級名店,但他們的「清水牛肉麵」可是一點也不含糊,甚至有死忠擁護者認為麵比米糕更出色!(這個見仁見智,但牛肉麵確實水準以上)
地址: 臺中市清水區西寧路(離港記不遠)
營業時間: 09:00–18:30 (週三公休,排隊名店,建議錯開正餐高峰!)
價格區間: 牛肉麵 $150
必點選單:
- 牛肉麵: 湯頭也是清澈路線,但風格和港記略有不同。感覺蔬果的清甜更明顯一些,特別是白蘿蔔的甜味很清爽,薑味較淡。牛肉同樣是大塊的牛腱子,品質穩定。麵條比港記的稍粗一點點,口感也不錯。最大的特色是湯頭喝起來非常「順」,毫無負擔,一碗喝光光也不會膩。中午吃一碗麵配點小菜,下午繼續逛,很舒服。當然,米糕也是必點招牌就是了!
永芳亭扁食 (臺中 - 清水區)
介紹: 又是一家清水在地老店,店名主打扁食(餛飩),但他們的「清水牛肉麵」可是熟門熟路的饕客才知道的隱藏版美味!位置就在清水國小對面,非常不起眼。
地址: 臺中市清水區光華路
營業時間: 早上賣到下午約兩三點 (賣完就收,想吃請早!)
價格區間: 牛肉麵 $130-$150 (非常實惠!)
必點選單:
- 牛肉麵: 這碗麵就很有家庭感了。湯頭清澈帶點淡淡的褐色,味道溫和家常,喝得出牛肉香和一點點醬油基底?(但顏色還是很清),我猜是熬湯時加了一點醬油提香但不過色。牛肉是切得小小的牛腩丁,燉得非常軟爛入味,幾乎入口即化。麵條是白細麵。分量不算巨大但價格親民。這是一碗充滿了人情味和小鎮風情的牛肉麵,適合喜歡家常樸實風味的朋友。扁食當然也是招牌!

段純貞牛肉麵 (新竹 - 多分店)
介紹: 段純貞的名氣不用多說,分店開遍全臺。他們以重口味、多藥膳香氣的紅燒牛肉麵起家。但你知道嗎?他們的「清燉蕃茄牛肉麵」意外地受到很多喜歡清爽口味的人歡迎!(嚴格來說不算純'清水',但湯清味美,值得一試)
地址: 多家分店 (例:新竹市北區武陵路)
營業時間: 依各分店,通常11:00–21:00
價格區間: 清燉蕃茄牛肉麵 $220-$250 (連鎖店價位稍高)
必點選單:
- 清燉蕃茄牛肉麵: 湯底確實是清燉的,呈現漂亮的橘紅色(來自番茄),非常清澈。湯頭融合了牛骨清甜和番茄的天然酸甜,味道非常開胃爽口,帶點蔬菜的鮮味。牛肉塊大厚實,用的是腱子心,燉得軟嫩。麵條是手工寬麵,口感紮實。雖然加了番茄,但整體湯頭仍是「清」的路線,酸甜平衡得很好,怕紅燒太重口味又想嘗試段純貞的人,這是個好選擇。 連鎖店的好處是品質相對穩定,環境舒適。
老外一品牛肉麵 (高雄 - 三民區)
介紹: 高雄有名的牛肉麵店之一,店名很有趣,老闆其實是道地臺灣人啦!他們家牛肉麵選擇很多,清燉口味是不少在地老饕的心頭好。用餐環境乾淨。
地址: 高雄市三民區大豐一路
營業時間: 11:00–14:30, 17:00–21:00 (週一休)
價格區間: 清燉牛肉麵 $170-$190
必點選單:
- 清燉牛肉麵: 湯頭顏色偏金黃,清澈度佳。一喝下去,濃郁感超乎預期! 牛骨的醇厚感非常明顯,感覺熬煮時間相當長,喝完後嘴巴會黏黏的(膠質豐富)。同時又能感受到蔬果的清甜在底層支撐,層次做得不錯。牛肉是大塊牛腱子,品質優,燉得軟爛。麵條可選粗細,我建議選粗麵更能匹配這湯頭的厚度。這碗的特色在於清而不薄,濃而不膩,喜歡湯頭有存在感的人會愛。小菜種類多,也都不錯。

三牛牛肉麵 (臺北 - 大同區/大龍峒)
介紹: 大龍峒保安宮附近的老字號麵店,附近居民都知道。除了招牌的牛肉麵(紅燒有名),他們的清燉口味也是默默耕耘了幾十年,積累了不少固定客人。環境普通,就是老店樣貌。
地址: 臺北市大同區哈密街
營業時間: 11:00–21:00 (週一休)
價格區間: 清燉牛肉麵 $150-$170
必點選單:
- 清燉牛肉麵: 湯頭是標準的清湯色,非常透明。第一口覺得清爽,第二口開始覺得有股溫潤的牛肉甜香慢慢散開。沒有複雜的調味,就是牛骨和基礎蔬菜(洋蔥、薑)的原始風味,很純粹。牛肉是切得比較薄的腱子肉片,份量足,口感軟嫩。麵條是細麵,煮的口感剛好。這碗麵給人一種「安心感」, 沒什麼驚人花招,但吃完就是舒服、實在。路過保安宮,肚子餓了來一碗,很對味。店家態度很親切,加分。
老鄧牛肉麵 (新北 - 中和區)
介紹: 中和連城路上的傳奇麵店,用餐時間永遠爆滿!排隊是常態。他們以「川味」紅燒牛肉麵聞名遐邇(麻辣、蒜味都厲害),但清燉口味也是選單上的選項,而且識貨的人不少。
地址: 新北市中和區連城路
營業時間: 11:00–14:00, 17:00–20:30 (週日休)
價格區間: 清燉牛肉麵 $160-$180
必點選單:
- 清燉牛肉麵: 在紅燒當道的店裡點清燉,需要一點勇氣。但老鄧的清燉不會讓你失望。湯頭清澈,帶著淡淡的金黃色澤。味道非常溫和甘甜,能清楚喝到牛肉的原味,感覺熬煮時非常用心去除雜質。牛肉塊厚實,用的是腱子心部位,燉得恰到好處,軟而不爛。麵條是手工粗麵,筋道十足, 和清湯搭配起來口感很滿足。如果同行有人想吃爆辣的川味紅燒,你只想喝碗舒服的清湯,老鄧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!缺點就是用餐環境很擠很吵,要有心理準備(但這似乎是名店的宿命?)。他們的酸菜偏酸脆,加一點試試看。

牛公館牛肉麵 (臺北 - 松山區)
介紹: 位於民生社群一帶的半地下室麵店,不是特別顯眼,但生意一直不錯。主打各式牛肉麵和牛肉料理,環境算乾淨舒適。
地址: 臺北市松山區新中街
營業時間: 11:30–14:30, 17:30–21:00
價格區間: 清燉牛肉麵 $170-$190
必點選單:
- 清燉牛肉麵: 湯頭呈現非常淺的琥珀色,一看就是費工夫熬煮的清澈感。入口是明顯的蔬果甜味打頭陣(感覺紅蘿蔔、洋蔥比例高),緊接著是溫和的牛骨香氣,尾韻乾淨。整體風格偏向清雅細緻。 牛肉是塊狀的牛腱子,品質不錯,燉得軟嫩入味。麵條是手工中寬麵,口感彈牙。這碗麵給我的感覺是比較「都會感」的清燉牛肉麵,清爽無負擔,吃完不會滿身味道,適合在附近上班或住在民生社群想吃碗好麵的人。小菜選擇也滿多樣的。

我的「清水牛肉麵」心頭好排行 (純主觀!)
跑了這麼多家,總會有私心偏好吧?簡單排個我個人的喜愛榜單,純粹基於口味偏好:
「清水牛肉麵」怎麼點?我的小建議:
- 先喝原湯: 上桌後,忍一下!別急著加酸菜或辣油。先舀一匙清湯,吹涼,細細品味。好的「清水牛肉麵」湯頭,本身就應該是主角。你能喝到店家熬湯的誠意嗎?
- 欣賞牛肉: 看看肉的部位(腱子?肋條?牛腩?)、大小、色澤。用筷子輕輕夾起,感受它的軟嫩度。好的牛肉應該紋理分明,軟爛但不散架。
- 感受麵條: 入口咬一咬,夠不夠Q?會不會太軟或太硬?有沒有麵粉香氣?它和湯頭搭不搭?
- 酸菜/辣油,慎加: 強烈建議先吃點原味! 覺得想加點變化,再少量嘗試店家提供的酸菜或自制辣油。特別是酸菜,劣質酸菜真的會毀了一碗好湯。
- 考慮加點小菜: 一盤燙青菜、一份豆乾或海帶,搭配清湯牛肉麵,營養更均衡,吃起來也更滿足。(特別是肉量覺得不夠時)

關於「清水牛肉麵」的常見疑問 (Q&A)
A: 臺中清水鄰近早期牛隻屠宰相關區域(如沙鹿),在食材取得上有其歷史淵源。更重要的是,在地店家發展出追求湯頭清澈、突顯牛肉原味和蔬果清甜的風格,強調「清而不淡」,有別於常見的濃郁紅燒風味,形成了鮮明的地方特色,久而久之「清水牛肉麵」就成了代表詞。但其它地區的清燉高手也很多!
A: 最難絕對是「湯頭的清澈度與風味平衡」。要清澈,汆燙去血水雜質的過程就要非常徹底(冷水下鍋、慢煮、仔細撇沫)。要風味足,熬煮時間就不能短(至少6-8小時),用料也要夠實在(牛骨、牛肉、足量蔬果),還要控制火候(保持最小滾)。另外,最後調味(鹽)的份量也考驗功夫,加太少沒味,加太多就毀了清甜感。在家熬湯,耐心和細心最重要!
A: 看你喜歡哪種風格:
- 喜歡醇厚甘甜感: 臺北「老王記」、高雄「老外一品」。
- 喜歡極度清爽雅緻: 臺北「穆記」。
- 想體驗道地臺中清水風味: 臺中「港記」或「阿財米糕店」的牛肉麵。
- 怕採雷想穩定一點: 段純貞的「清燉蕃茄牛肉麵」。
- 想找高CP值: 臺中「永芳亭」、臺北「三牛」。
這一路吃下來,真心覺得一碗好的「清水牛肉麵」,是臺灣美食裡低調的珍寶。它沒有紅燒的霸氣外露,沒有番茄的豔麗色彩,它就靜靜地在那裡,用清澈的湯色、溫柔的鮮甜、軟嫩的牛肉和彈牙的麵條, 撫慰著每一個懂得欣賞它的味蕾。尋找它的過程,本身就是一種樂趣,穿梭在巷弄之間,期待下一碗帶來的驚喜。這份純粹的味道,值得被更多人認識和喜愛。下次想吃牛肉麵時,不妨放下對濃郁醬色的執著,給自己一個機會,嚐嚐看這碗「清水牛肉麵」的清純感動吧!也許,你會像我一樣,從此愛上這份簡單中的不簡單。
提醒:
- 店家資訊(地址、電話、營業時間、價格)可能變動,出發前建議再次查詢確認!
- 口味喜好非常主觀,我的蜜糖可能是你的毒藥,歡迎多嘗試,找到自己最愛的那一碗「清水牛肉麵」!
- 如果你有私藏的「清水牛肉麵」口袋名單沒被我提到,拜託一定要留言告訴我!我超想去試試看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