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一個血液裡流著糖水、聞到麵粉香就自動定位廚房座標的貪吃鬼,我對中式點心的熱愛簡直刻在骨子裡。特別是那象徵「發財」、「好運」的發糕,蓬鬆柔軟的口感,帶著純粹的米香或黑糖香,光是看它開出漂亮的「笑花」(開花),心情就莫名大好!但說真的,以前看長輩做,總覺得步驟繁複、眉角好多,不是蒸出來塌成扁餅,就是口感硬得像磚頭(沒錯,這就是我第一次做發糕的慘劇現場)。直到我外婆看不下去,傳授了一套超懶人版的「簡易發糕做法」,才終於讓我這個廚房手殘黨也能揚眉吐氣,蒸出完美笑開懷的發糕!今天就來把這套保姆級、保證成功的「簡易發糕做法」傾囊相授,讓你過年過節、拜拜祈福,隨時都能輕鬆端上桌討吉利!
目錄
食譜:我的百戰百勝黃金比例
老實說,網路上發糕食譜千百種,米粉種類、液體比例看得人眼花撩亂。失敗幾次後(繳了不少學費啊…),我鎖定幾個關鍵:口感要Q彈不黏牙、組織要均勻細緻、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開花! 經過外婆指點加上自己瘋狂實驗(家裡人被迫當了好一陣子白老鼠,感恩他們),終於定下這個幾乎零失敗的「簡易發糕做法」黃金比例:
經典原味發糕 (約做6個)
- 在來米粉 (蓬萊米粉): 200克 – 這是發糕鬆軟的骨架! 用錯米粉(像糯米粉)口感會完全不同喔!
- 低筋麵粉: 50克 – 加一點點幫助組織更穩定,不易塌陷。別用中高筋,會太Q變發粿!
- 泡打粉: 10克 (1大匙) – 開花最大功臣!務必選「無鋁」的比較健康。量要足,別手軟!(外婆叮嚀:量不足花開不起來!)
- 細砂糖: 80克 – 甜度剛剛好。喜歡更甜或減糖可自行微調±10克。
- 溫水: 220克 (約40-45°C) – 溫水是活化泡打粉的關鍵! 太燙會殺死膨脹力,太冷效果差。用手摸微溫不燙手即可。
- 液體植物油: 20克 – 讓組織更潤澤,冷掉也不乾硬。玄米油、葵花油等無味油最適合。
黑糖風味發糕 (同樣約6個)
- 在來米粉: 200克
- 低筋麵粉: 50克
- 泡打粉: 10克 (1大匙)
- 黑糖粉: 100克 – 香氣濃鬱!建議用質地細緻的黑糖粉,比較好融化。若用塊狀黑糖,請先敲碎加溫水煮溶放涼再用。
- 溫水: 220克 (同上溫度) – 若黑糖不易溶,可先用少量溫水拌溶黑糖,再與剩餘溫水混合。
- 液體植物油: 20克
食材 | 經典原味 (克) | 黑糖風味 (克) | 關鍵作用 | 常見替代品 (注意影響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在來米粉 (蓬萊米粉) | 200 | 200 | 主體,提供鬆軟口感 | ❌ 糯米粉 (會變太黏Q)、⭕ 可用純米穀粉但口感微異 |
低筋麵粉 | 50 | 50 | 輔助穩定組織,防塌陷 | ❌ 中/高筋麵粉 (口感變韌)、⭕ 可完全省略,但組織較易塌 |
泡打粉 (無鋁) | 10 | 10 | 核心膨脹劑,創造開花效果 | ❌ 不可省略!無替代品! |
砂糖 / 黑糖粉 | 80 (砂糖) | 100 (黑糖粉) | 提供甜味、幫助上色 | ⭕ 二砂、細冰糖、椰糖 (甜度需略調整) |
溫水 (40-45°C) | 220 | 220 | 溶解材料、啟動泡打粉 | ❌ 冷水 (效果差)、❌ 滾水 (殺死泡打粉) |
液體植物油 | 20 | 20 | 潤澤組織,保濕防乾硬 | ⭕ 任何無味液體油 (橄欖油味道重不建議) |
食材:魔鬼藏在細節裡!
配方看起來簡單,但成敗真的在於食材的選擇和細節處理! 讓我嘮叨一下幾個超級重點:
- 在來米粉 (蓬萊米粉): 這是靈魂!一定要認明是「在來米」磨的粉。有些包裝會寫「蓬萊米粉」,其實是一樣的東西。千萬別買到「糯米粉」或「水磨在來米粉」(後者通常較細,適合做碗粿、蘿蔔糕,但做發糕口感會偏軟黏,不夠Q彈)。我習慣買小包裝,開封後沒用完一定密封冷藏,保持新鮮度。米粉不夠新鮮,膨脹力會大打折扣!
- 泡打粉 (Baking Powder): 這是讓你的發糕「發」起來、笑開花的最大功臣!務必選購標示「無鋁」的泡打粉更安心。一定要確認在有效期限內! 過期的泡打粉膨脹力會大減。開封後更要密封好,避免受潮失效。這錢不能省!
- 糖: 原味用細砂糖最容易融化。黑糖風味則強烈推薦用細緻的黑糖粉,比較容易拌勻,蒸出來的顏色也均勻漂亮。若只有塊狀黑糖,記得先敲碎,加入配方中一部分的溫水(例如取50克溫水)先煮溶,放涼到微溫後再加入剩餘溫水混合使用。黑糖沒溶好會有顆粒沉澱,影響口感。
- 溫水: 這個「溫」字是關鍵!水溫大約在洗澡水的溫度,40-45°C左右,手摸覺得溫熱但不燙手就對了。太燙的水會把泡打粉「燙死」,失去膨脹力;冷水則無法有效啟用泡打粉,效果打折。用溫度計量最準,沒有的話就憑手感。
- 油: 使用無特殊氣味的液體植物油即可,如葵花油、葡萄籽油、玄米油。橄欖油味道太重不適合。加一點油能讓發糕口感更潤,冷掉也不會乾硬難入口。
做法:傻瓜步驟,步步驚心(成功的驚喜!)
準備好材料,我們就來動手做吧!這套「簡易發糕做法」標榜的就是簡單、快速、零技術門檻!記得跟著步驟走,避開我曾經踩過的雷區(都是血淚教訓):
Step 1:乾粉材料混勻 – 均勻是膨脹的基礎!
- 拿一個大一點的攪拌盆,把「在來米粉」、「低筋麵粉」、「泡打粉」全都倒進去。糖(砂糖或黑糖粉)也一起加進去。
- 重點來了:用打蛋器徹底攪拌均勻! 特別是泡打粉,一定要和其他粉類混合得非常均勻,不能有一坨一坨的。攪拌不均勻,蒸出來膨脹會不均,有的地方開花,有的地方死氣沉沉。多花30秒認真拌勻絕對值得!這步驟簡單,但超級關鍵。
Step 2:加入濕性材料 – 溫柔快速拌合!
- 倒入「溫水」和「液體植物油」。
- 拿出你的筷子或打蛋器(手動的就好!),用「切拌」、「Z字型」的方式,輕輕地、快速地拌勻。目標是讓所有乾粉都濕潤,看不見乾粉粒就好! 拜託!拜託!千萬不要過度攪拌!攪拌太久、太用力,會讓粉類產生筋性,蒸出來的發糕口感會變韌、不鬆軟,甚至可能膨脹不起來!記得口訣:「看不見粉就停手!」麵糊看起來粗糙、有點小顆粒沒關係,這是正常的!
Step 3:靜置醒麵糊 – 讓材料融合的小魔法
- 拌好的麵糊蓋上保鮮膜(或蓋子),放在室溫下靜置10-15分鐘。這步驟很重要喔!讓粉粒有時間充分吸收水分,整體質地會更均勻,蒸出來的組織也會更細緻。趁這個時候去準備蒸鍋吧!

Step 4:準備蒸鍋&容器 – 火力與空間是關鍵!
- 大鍋裝大量水: 用一個深一點、鍋蓋弧度高的炒菜鍋或湯鍋。水要加到鍋子的1/2到2/3滿,因為蒸發糕全程需要大火,水量不足的話,蒸到一半水燒乾就完蛋了!大火燒開,讓水保持滾沸狀態。
- 蒸籠/蒸架: 放上蒸架或蒸籠。
- 模具準備:
- 材質: 最好用金屬的小碗(布丁杯、鋁箔杯)或專用發糕模。陶瓷或耐熱玻璃也可以,但導熱較慢,蒸的時間要稍微延長一點點。矽膠模導熱最慢,最容易失敗(蒸不熟、不開花),新手不推薦!
- 大小: 建議用底部直徑約5-6公分的杯子,份量比較好控制,也比較容易熟透開花。
- 防沾處理: 模具內部一定要抹上一層薄薄的油(份量外)! 這是順利脫模的保障!不然蒸好黏住,挖半天挖壞了,會欲哭無淚。或者鋪上一小張烘焙紙(剪成圓形)也行。
- 裝填份量: 將靜置好的麵糊,快速攪拌幾下消掉大氣泡(不用太久),倒入模具中,裝到8-9分滿就好! 一定要留膨脹空間!倒太滿還沒開花就溢位來變災難現場了(親身經歷…)。
Step 5:大火沸水蒸足時 – 時間火力定乾坤!
- 確保鍋內的水是滾燙大沸騰的狀態(蒸氣大量冒出)。
- 快速、小心地將裝好麵糊的模具放入蒸鍋中。模具之間要留點空隙,讓蒸氣流通。
- 立刻蓋上鍋蓋! 這個動作要快,避免蒸氣跑掉、鍋內溫度下降。
- 全程保持大火! 火不夠旺,溫度不夠高,發糕就膨不起來,開花無力!設定計時器:從蓋上鍋蓋那刻起,蒸足25分鐘! 時間非常重要!
- 蒸的過程中,絕對絕對不要開啟鍋蓋偷看! 一開啟,冷空氣進入,溫度驟降,發糕就會瞬間塌陷,前功盡棄!25分鐘內,無論裡面聲音多美妙、香氣多誘人,都要忍住!相信我,耐心等待是值得的!
Step 6:悶一下再出鍋 – 穩定定型防縮腰!
- 時間到!關火。但是!不要馬上開蓋! 讓發糕在鍋裡「悶」個5分鐘。這個悶的動作可以讓溫度稍微下降,發糕的結構更穩定,避免突然接觸冷空氣而塌陷回縮。
- 悶好後,再小心地掀開鍋蓋(小心燙到!蒸氣很熱!),將蒸好的發糕取出。此時你會看到飽滿、開著漂亮裂花(笑花)的幸福發糕!超有成就感!
Step 7:徹底放涼再脫模 – 耐心是美德!
- 取出後的發糕,連同模具放在網架上完全放涼。至少要放到摸起來不燙手,最好是完全冷卻。熱的時候脫模,很容易破相、塌腰!別急!等它涼透了,邊緣會自然和模具分離,輕輕一撥或用小刀在邊緣劃一圈,就能完美脫模囉!
完美發糕三大關鍵驗收點!
- 開花漂亮: 頂部有自然爆裂的十字或梅花狀裂紋,裂得越開越深越好!這代表發得好、火力足、泡打粉夠力!
- 組織蓬鬆: 用手輕壓,會回彈。切開來看,內部組織是均勻的蜂窩狀氣孔,細緻綿密。
- 口感Q彈: 吃起來濕潤、蓬鬆中帶點Q彈感,不黏牙,不會粉粉的或硬邦邦。米香(或黑糖香)濃鬱。
蒸發糕常見慘案排行榜&自救指南
失敗症狀 | 最可能原因 | 解決方案 / 下次改進重點 |
---|---|---|
完全不開花 (頂部平平) | 1. 泡打粉失效/量不足 2. 水溫過高燙死泡打粉或過低無法啟用 3. 攪拌過度出筋 4. 蒸的火力太小/時間不足 5. 麵糊靜置過久 (超過20分鐘) |
✅ 確認泡打粉新鮮有效、用量足夠 ✅ 嚴格控制溫水溫度 (40-45°C) ✅ 麵糊拌至無粉粒即停手!勿過度攪拌 ✅ 確保全程大火、蒸足25分鐘 ✅ 靜置10-15分鐘即可,勿過久 |
開花很小/裂紋淺 | 1. 泡打粉效力稍弱/量可微增 2. 火力不夠猛 3. 麵糊裝填過滿 (膨脹空間不足) 4. 鍋蓋密閉性不佳,蒸氣不足 |
✅ 泡打粉可微增至11克 ✅ 確保水量足且全程保持大滾沸狀態 ✅ 麵糊裝8分滿就好! ✅ 檢查鍋蓋是否蓋緊,必要時用濕布蓋縫隙 |
發糕嚴重塌陷回縮 | 1. 蒸製中途開蓋 2. 蒸好馬上開蓋未悶 3. 泡打粉過期失效 4. 火力後繼無力 (水不足、火變小) 5. 沒徹底蒸熟 |
✅ 蒸製過程絕不開蓋! ✅ 關火後務必悶5分鐘再開蓋 ✅ 檢查泡打粉有效性 ✅ 保證水量充足與全程大火 ✅ 確保蒸足25分鐘 |
內部濕黏/沒熟透 | 1. 蒸的時間不足 2. 模具太大/麵糊裝太厚 3. 火力不夠猛 4. 矽膠模導熱差 |
✅ 嚴格遵守25分鐘蒸製時間 ✅ 使用建議尺寸模具 (底部5-6cm) ✅ 確保全程大火 ✅ 避免使用矽膠模,改用金屬/陶瓷模 |
表面坑坑洞洞不光滑 | 1. 倒入模具前麵糊氣泡太多未消 2. 蒸鍋水滴到發糕表面 |
✅ 倒入模具前,將麵糊盆輕敲桌面數下震出大氣泡 ✅ 確保鍋蓋有弧度,水滴能順流下,而非直接滴落;或蓋鍋蓋前包一層紗布/廚房紙巾 |
為什麼我的發糕總是不成功?這套「簡易發糕做法」秘訣在…
回想當初屢戰屢敗的日子,現在這套「簡易發糕做法」能讓我次次成功,真的就是把幾個「眉角中的眉角」抓出來嚴格執行:
- 粉要對: 在來米粉是靈魂,認明它!
- 泡打粉要夠力、要新鮮: 它是開花的魔法師,不可或缺!
- 溫水溫度是開關: 40-45°C是黃金溫度,啟用泡打粉。
- 拌合要輕柔不過度: 看不見粉就停!攪拌過度是大忌!
- 裝填8分滿: 留空間讓它笑開懷!
- 蒸鍋水滾量大火猛: 從頭到尾保持大滾沸!
- 時間25分鐘不能少: 計時器是你的好朋友!
- 過程絕對不開蓋: 忍住好奇心!一開毀所有!
- 關火悶5分鐘: 讓它穩定下來,防止塌縮!
- 放涼再脫模: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,更吃不到完美發糕!
這套「簡易發糕做法」真的讓我這個曾經的發糕殺手成功翻身!它不需要高超技術,不需要複雜工具,只要掌握這些關鍵點,你也能蒸出開花漂亮、口感完美的發糕,不管是拜拜祈福還是當下午茶點心,都超有面子!試試看吧,保證成就感滿滿!
Q&A:發糕疑難雜症快速解
Q1:可以用電鍋蒸發糕嗎?
A:可以,但效果通常不如傳統瓦斯爐大火蒸鍋。電鍋火力較溫和,蒸氣量也較不集中,比較不容易蒸出開裂明顯、高度足夠的發糕。若要用電鍋:外鍋加2.5米杯水,按下開關,等蒸氣大量冒出(等約10分鐘,鍋邊有大量噴氣才算預熱好),再放入發糕麵糊,蓋上鍋蓋(鍋蓋記得包佈防滴水)。從放入後計算蒸40分鐘,時間到直接拔插頭(或關閉開關),悶10分鐘再開蓋。效果如何?老實說,開花通常較小、高度略矮一點,成功率也沒瓦斯爐高。想追求完美開花,還是推薦傳統大火蒸法。
Q2:沒有低筋麵粉可以省略嗎?
A:可以省略! 這是我的「簡易發糕做法」為了提升新手成功率、穩定組織加入的。只用純在來米粉也可以做,口感會更偏向傳統米發糕的綿軟感。但純米粉版本的組織支撐力稍弱,冷掉後回縮、變硬的狀況會比較明顯一些。如果省略低粉,其他材料比例不變,操作一樣。
Q3:蒸好的發糕怎麼儲存?隔夜變硬怎麼辦?
A:發糕最好當天現蒸現吃,口感最棒!吃不完的,徹底放涼後用保鮮盒或密封袋裝好,室溫可放1天,天氣熱或潮濕時建議放冷藏,約可放3天。冷藏後口感會變硬是正常的。要回溫:
- 電鍋法: 外鍋加1/4杯水,按下開關,跳起後悶5分鐘即可。口感能恢復大半。
- 微波法: 表面噴點水,蓋上微波專用蓋或沾濕的廚房紙巾,中低火加熱15-20秒即可,小心別過頭變乾硬。回溫後的發糕雖然不如現蒸的蓬鬆,但香氣和Q度還是很不錯的!
真的,掌握這套「簡易發糕做法」的訣竅後,你會發現做發糕一點都不難!重點就是細節、細節、還是細節!從選對粉、用對泡打粉、控制好水溫、不手賤亂攪拌、到蒸鍋大火不開蓋,每一步都做好,成功就在眼前。快準備材料,試試這套保證讓你驚豔的「簡易發糕做法」吧!保證讓你愛上親手蒸發糕的樂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