樹薯料理:多樣食譜、升級應用與知識精選

樹薯料理:多樣食譜、升級應用與知識精選 post thumbnail image


說實話,我以前對樹薯的印象,真的就是停在鄉下阿嬤家灶腳角落那袋灰撲撲的塊根。小時候回南部,看阿嬤吃力地削皮,然後煮啊煮的,最後變成糊糊的點心,只覺得那是「老人家吃的東西」,黏黏的口感實在不對我的胃口。直到後來在東南亞旅行,街頭小販遞給我一塊金黃酥脆、撒著糖粉的點心,咬下去的瞬間,香甜軟糯在嘴裡炸開。「這是什麼?超好吃!」「木薯做的呀!」那一刻我才驚覺,原來我錯過了寶藏這麼多年!那不就是台灣人說的「樹薯」嗎?當下真的有點懊惱,以前怎麼就沒好好珍惜阿嬤用心做的滋味?這個發現,開啟了我對樹薯料理的探索痴迷。

說樹薯是台灣人的老朋友,一點也不為過。它耐旱、適應力強,早年日子不好過的時候,它可是許多家庭的救命糧。你可能聽過「樹薯簽」、「樹薯粉」這些名字吧?在物資匱乏的年代,磨成粉的樹薯是重要的澱粉來源,揉進粿裡、煮成甜湯,養活了好幾代人。不過啊,也因為處理不當的樹薯帶有微量氰酸(記得氰化物嗎?聽起來很嚇人),加上味道清淡,早期料理方式單調,讓很多人對它有誤解,覺得就是「窮人吃的」、「口感粉粉的不討喜」。

我得承認,當初自己動手做樹薯料理,也踢到鐵板。第一次興沖沖買了帶皮的樹薯回家,學著阿嬤的樣子處理,結果削皮削得滿手黏膩,煮的時間沒抓好,中間竟然還有點生生的口感,整個大失敗!那股微微的澀味讓我差點放棄。後來才掌握到關鍵:徹底去皮(皮下的那層纖維膜也要刮乾淨),並且充分煮熟!這兩個步驟絕對不能偷懶。(講真的,處理過程確實有點麻煩,這也是為什麼新鮮樹薯料理在都會區比較少見的原因之一。)但只要處理得當,它溫和、彈性的質地,其實是變化萬千的百搭食材!

現在,就讓我分享幾道在家也能輕鬆復刻,絕對讓你對樹薯改觀的時髦美味吧!相信我,它們真的跟阿嬤時代不一樣了。

樹薯塊佐椰香焦糖醬

這道是我那次東南亞之旅的回憶復刻版,簡單卻讓人驚喜,當飯後甜點或下午茶都非常適合。

  • 食材:
    • 去皮新鮮樹薯:約 500 公克 (選擇粗壯、手感結實、切面白皙無黑心的為佳)
    • 椰奶 (Coconut Milk):200 毫升 (選濃郁一點的牌子)
    • 砂糖:100 公克
    • 清水:50 毫升
    • 鹽:一小小撮 (真的,一點點就好,提味用的)
    • 椰絲 (裝飾用):適量
  • 做法:
    1. 處理樹薯:樹薯徹底削去外皮和內層纖維膜,切成約 3-4 公分長的滾刀塊。立刻放入裝滿冷水的鍋中浸泡至少 30 分鐘(幫助去除殘餘黏質和可能的澀味)。泡完後沖洗乾淨。
    2. 煮樹薯:鍋中放入樹薯塊,加入足量的冷水淹過。開大火煮滾後,轉中火持續煮約 20-30 分鐘(時間長短看塊的大小),直到用筷子可以輕鬆穿透中心,變得通透柔軟。記得要煮熟煮透! 瀝乾水分備用。
    3. 熬焦糖醬:另取一個小鍋,將砂糖和 50 毫升清水倒入。開中小火加熱,切勿攪拌!讓糖慢慢溶解並熬煮至呈現漂亮的琥珀色(焦糖色)。這步驟要有耐心,火太大或攪動容易讓糖結晶反砂。
    4. 融合椰奶:當糖漿變成琥珀色後,小心地、緩慢地倒入椰奶(這時會劇烈沸騰噴濺,務必小心!),同時快速攪拌均勻,讓焦糖與椰奶完全融合。加入一小撮鹽提味,繼續以小火熬煮約 2-3 分鐘,讓醬汁稍微濃稠一點點。
    5. 組合:將煮好的樹薯塊放入盤中,淋上熱騰騰的椰香焦糖醬。最後撒上烘烤過的椰絲點綴。熱著吃,溫潤香甜,樹薯塊吸飽了醬汁,口感QQ的,搭配椰香和焦糖的濃郁,簡單卻很有層次感。比單純蒸熟沾糖好吃一百倍!這道樹薯料理超級適合當作宴客的小點心,絕對驚豔。

樹薯椰香煎餅 (Casava Cake)

這是菲律賓朋友教我的家常點心,口感紮實帶點嚼勁,充滿南洋風情。

  • 食材:
    • 去皮新鮮樹薯:約 400 公克 (磨成泥)
    • 椰奶:200 毫升
    • 砂糖:120 公克 (可視喜好增減)
    • 雞蛋:1 顆
    • 無鹽奶油:30 公克 (融化)
    • 中筋麵粉:60 公克
    • 泡打粉:1 茶匙
    • 鹽:1/4 茶匙
    • 香草精:1/2 茶匙 (可省略,但加了更香)
    • 起司絲 (切達或莫札瑞拉):適量 (灑表面用,增加風味層次)
  • 做法:
    1. 磨樹薯泥:樹薯徹底削皮去膜後,用磨泥器磨成細泥狀(或用食物調理機打碎)。擠掉多餘的水分(這步很重要,否則麵糊太濕)!我通常會用手或紗布用力擠乾。你會發現擠出來的水有點混濁,那就是樹薯的澱粉。
    2. 混合濕料:在一個大碗中,將椰奶、砂糖、雞蛋、融化奶油和香草精(如果使用)混合攪拌均勻。
    3. 混合乾料:另一個碗,將麵粉、泡打粉和鹽混合均勻。
    4. 混合麵糊:將擠乾的樹薯泥加入濕料中拌勻。接著將混合好的乾料分次篩入濕料中,用刮刀輕輕拌勻至無乾粉即可,切勿過度攪拌以免出筋變得硬實。
    5. 烘烤:預熱烤箱至 180°C。在一個方型烤模(約 20×20 公分)內鋪上烘焙紙或塗抹薄油。將麵糊倒入模中,表面抹平。均勻撒上一層起司絲(這是我台灣胃的私心改良,鹹香更能帶出甜味)。
    6. 送入烤箱烘烤約 40-45 分鐘,或直到表面呈現金黃色,用竹籤插入中心不沾黏即可。烤的時候椰香四溢,超誘人!
    7. 放涼至溫熱再切塊享用。口感很特別,外層因為起司有點鹹香酥脆感,內裡是紮實又糯的樹薯糕體,帶著濃濃椰奶香。這款樹薯料理當早餐配咖啡,或是下午茶點心都很棒,冷吃熱吃都行!我個人偏好熱熱吃,起司會牽絲更迷人。不過說實話,它口感比較厚實,喜歡蓬鬆蛋糕的人可能會覺得有點「實心」,但我很愛它那份樸實的飽足感。

台式樹薯排骨湯

這道湯品是把傳統排骨湯裡的蘿蔔換成樹薯塊,帶來不一樣的溫潤感。

  • 食材:
    • 豬小排:400 公克 (先汆燙去血水)
    • 去皮新鮮樹薯:300 公克 (切滾刀塊)
    • 玉米:1-2 根 (切段,增加湯的甜味)
    • 紅棗:8-10 顆
    • 枸杞:1 湯匙
    • 老薑:3-4 片
    • 水:約 2000 毫升
    • 米酒:1-2 湯匙 (提味用)
    • 鹽:適量
  • 做法:
    1. 汆燙排骨:排骨放入冷水鍋中,開火煮至沸騰,滾約 2-3 分鐘,撈出洗淨浮沫。這是湯頭清澈的關鍵。
    2. 處理樹薯:樹薯削皮去膜,切滾刀塊,泡冷水備用(至少 15 分鐘)。
    3. 燉煮:取一湯鍋,放入處理好的排骨、樹薯塊、玉米段、紅棗、老薑片,加入足量冷水(約 2000 毫升)。大火煮滾後,撈除湯面浮沫。
    4. 轉小火,蓋上鍋蓋(留一小縫),慢燉約 1 小時至 1.5 小時。燉到樹薯塊變得完全透明軟糯為止。這步驟不能急,樹薯一定要燉透才有好口感。中間可以稍微檢查一下水量。
    5. 調味:起鍋前 15 分鐘,加入枸杞、米酒。最後再依照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。
    6. 熄火,盛碗享用。經過長時間燉煮,樹薯塊吸飽了湯的精華,口感變得非常綿密滑潤,帶著淡淡的甘甜,比芋頭更細緻,比蘿蔔更有存在感。湯頭因為加了玉米和紅棗,清甜中帶著溫潤滋補的感覺。這碗湯充滿了台灣媽媽的味道,是暖心暖胃的家常樹薯料理。特別適合天氣轉涼時來一碗,喝完身體都暖了。不過要提醒,樹薯燉湯後口感真的很糊軟,喜歡湯料有嚼勁的人可能會有點失望。

升級版樹薯粉應用:Q彈珍珠 (自製版)

這純粹是我手癢想挑戰一下!市售珍珠多用樹薯澱粉(樹薯粉)製作,自己在家也能玩。

  • 食材:
    • 樹薯粉 (木薯澱粉):100 公克 (務必選純樹薯澱粉)
    • 黑糖:50 公克 (做黑糖珍珠)
    • :60-70 毫升 (視情況調整)
  • 做法:
    1. 煮糖水:將黑糖和水放入小鍋中,開中小火煮至黑糖完全溶解並煮沸。
    2. 沖粉:立刻將煮沸的黑糖水沖入樹薯粉中(建議先倒一半,用筷子或擀麵棍快速攪拌成黏稠的糊狀團塊)。
    3. 揉麵團:稍微降溫後(小心燙),手上沾點乾樹薯粉,將剩餘的粉揉入糊狀團塊中,揉成光滑不黏手的麵團。如果太乾加一點點熱水,太濕黏再加點粉。這步驟很考驗手感!
    4. 搓珍珠:將麵團搓成長條,切成小塊,然後用手心一顆顆搓成小圓球。這需要極大的耐心!可撒些樹薯粉防粘。說真的,搓到後來會懷疑人生…建議找家人一起幫忙聊天比較不無聊。
    5. 煮珍珠:煮一大鍋滾水,放入生珍珠,攪拌一下防止黏底。煮約 15-20 分鐘,珍珠會浮起並變得透明。關火,蓋上鍋蓋悶 15-20 分鐘。這樣才會完全透心 Q 彈。
    6. 過冰水:撈出珍珠,立刻浸泡冰開水中降溫約 1 分鐘,增加 Q 度。瀝乾後可拌入少許黑糖蜜防止沾黏。
    7. 加入喜歡的奶茶或鮮奶中即可!自製珍珠的 Q 彈度和黑糖香氣絕對勝過很多市售品,但手工搓真的很費時(我大概花了快一小時只搓出一點點)。成就感滿滿,但下次會不會再做?嗯…看心情啦!不過這絕對是應用樹薯粉最經典的方式之一了。

樹薯料理知識小補帖

樹薯安全處理要點

處理步驟 關鍵動作 為什麼重要? (備註說明)
挑選 選表皮光滑、無霉斑、無發芽、切面潔白 發芽或有黑心代表可能變質或毒素累積
徹底削皮 削去外皮後,務必刮除皮下那層淺褐色纖維膜 最重要! 氰化物相關毒素主要存在於皮與皮下組織
浸泡沖洗 切塊後浸泡冷水 30 分鐘以上,並換水幾次 幫助溶解並去除殘餘的水溶性毒素與黏質
完全煮熟 大火煮滾後持續煮透,時間依塊狀大小調整 絕對必要! 高溫能有效分解殘存的微量毒素,確保安全

樹薯 vs. 樹薯粉:廚房應用大不同

特徵 新鮮樹薯 (塊根) 樹薯粉 (木薯澱粉)
形態 長圓柱形塊根,有深褐色外皮,需處理 純白色細緻粉末
主要用途 需煮熟後食用:煮湯、蒸煮甜點、煎餅 製作:珍珠粉圓、芋圓、肉圓皮、糕點增稠劑
風味口感 煮熟後口感軟糯、帶點彈性,味道清淡微甘 本身無味,提供 Q 彈嚼勁與透明感
方便性 處理步驟繁瑣 (去皮、浸泡、煮透) 開袋即用,方便無比
保存性 新鮮品不耐放,冷藏約一週 粉末狀乾燥,密封保存期限長
經典料理舉例 樹薯排骨湯、椰汁樹薯糕、蒸樹薯沾糖 珍珠奶茶、水晶餃、肉圓、芋圓地瓜圓

常見樹薯粉製品口感排行榜 (個人主觀排名)

  1. 手工黑糖珍珠:新鮮現煮,外Q內軟,黑糖香濃!(但自己做超累…)
  2. 手工芋圓/地瓜圓:真材實料,口感紮實有嚼勁。(九份的還是經典)
  3. 水晶餃:透明外皮包裹鹹香內餡,口感特別。(個人偏好蒸的勝過煮的)
  4. 肉圓皮 (油炸版):北部炸肉圓那種外皮酥脆內Q彈的口感。(搭配辣醬絕配)
  5. 粉粿:冰冰涼涼,淋上黑糖蜜,古早味十足。(小時候冰攤的回憶)

看到這裡,你是不是也對樹薯料理大大改觀?它可不是只能待在歷史課本裡的作物。從阿嬤灶腳的傳統智慧,到我們現在餐桌上的創意變化,樹薯展現了令人驚豔的可塑性。下次在市場看到它,別再猶豫了!帶幾根回家,試試這份來自土地、充滿故事的台灣好滋味。無論是溫暖的湯品、解饞的甜點,還是Q彈的珍珠,樹薯料理都能給你滿滿的驚喜與滿足。

Q&A:樹薯料理常見疑問解答

Q:市場買新鮮樹薯,回家該怎麼保存?

A: 台灣天氣濕熱,新鮮樹薯不耐放!買回家後,如果當天或隔天要用,放在陰涼通風處就可以。但如果想放幾天,記得別洗水,用報紙或廚房紙巾包起來,裝入塑膠袋但不要密封(留點開口透氣),然後放冰箱蔬果冷藏室。這樣大概可以撐個 3-5 天。再久就容易乾掉或發霉壞掉了。如果真的吃不完,另一個方法是去皮切塊後煮熟,然後冷凍起來,下次做湯或甜點直接拿出來用,很方便!不過口感會比新鮮煮的稍微軟爛一點點。

Q:聽說樹薯有毒?自己在家處理真的安全嗎?

A: 這個問題真的很多人問!沒錯,生的樹薯含有「氰苷」這種天然物質,它本身沒毒,但吃下去被人體分解後會產生「氫氰酸」,這就有毒了。但是!重點在於正確處理。我們台灣人吃了這麼多年是有智慧的:

  • 徹底削皮:外皮和皮下面那層淺褐色的膜要刮乾淨(這點最重要!毒素主要集中這裡)。
  • 充分浸泡:切塊後泡冷水半小時以上,換幾次水。
  • 完全煮熟:用大火煮滾,並且讓它煮到整塊都變透明軟爛,高溫能破壞毒素。

市面上賣的樹薯粉(木薯澱粉)在加工過程中已經過處理,只要來源可靠,用來做珍珠粉圓這些是安全的。總之,只要照著上面說的步驟處理新鮮樹薯,並確保煮熟煮透,就不用擔心安全問題。阿嬤們都這樣吃了幾十年啦!

Q:樹薯粉做的珍珠,跟我平常喝手搖飲的珍珠口感一樣嗎?可以自己做嗎?

A: 老實說,口感超級接近,甚至我覺得自己做的黑糖香更濃郁,而且更Q!關鍵就在於「樹薯粉」的品質和煮珍珠的火候時間。外面手搖飲的珍珠為了保存和方便,多少會加點添加物(像焦糖色素、防腐劑之類的),自己做的只用樹薯粉、黑糖和水,材料超單純。做法就像上面分享的「升級版樹薯粉應用:Q彈珍珠」那樣。但真的要說缺點…就是「搓珍珠超級費工」!完全手工一顆顆搓,非常考驗耐心(我做一次就體會到店家為什麼要用機器了…)。如果你有時間、想嘗試天然無添加的滋味,強烈推薦自己做看看,成就感滿滿!但如果懶得搓,買品質好的純樹薯粉製品也不錯。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